top of page

灵命塑造

资料列表.........

不惧怕人

与神相遇

丰盛的生命

九标志书籍

人生二路

以马忤斯课程

信仰要道

信徒造就

华圣课程

华圣课程1

在事奉里长进

培训资料

基督徒实践生活

基督徒生活手册

基督徒的情感

基督徒的身份

基督徒真伪辩

存活宝鉴

开始你的新生命

引言

成为基督徒

改变生命的学习

敬虔的操练

新生命

标杆人生

永恒的阶梯

活在灵中

清教徒的福音侍奉

灵修学四大传统的优点与危机

灵命操练

生命的开端

生命课程

由饶恕而和好

直奔标杆

返璞归真

重生得救

面对人生

_宗教情操真伪辨

_清教徒的生活观

《 瞎眼的看见神 》

《灵命进深》

《面对自我——门徒进深训练课程》_34047036

2-处事生活篇

五十二个灵程

信心篇

决心渡虔敬圣洁的生活_QCSJ

基督化人生的研究-谢颂羔

基督徒怎样知道神的旨意

基督徒的生活观

基督徒走天路

处事生活篇

复兴的责任-史密斯

完整生命的三个层面- 马丁.路德.金

宗教情操真伪辨 约拿单·爱德华兹

宗教情操真偽辨

属灵的四个原则

怎样祷告-司布真

敬虔的操练

新人手册 带领本(存档更新)

末日呼召_目录

清教徒与圣灵工作

清教徒之约

清教徒的工作观

清教徒的灵命塑造模式

清教徒的生活观

清教徒的福音侍奉

清教徒神学与灵修神学

灵火继焚烧

获得新生命之路

面对自我_MDZW

基督教信仰要道
陆、基督教神学概论
目  录
卷一  绪 论
第一 宗 教    514
第二 启 示    519
第三 圣 经    526
卷二  论神及其创造的教义
(一) 神的存在    533
第一 神的本性    533
第二 神的名称    535
第三 神的属性    538
第四 三位一体    545
(二) 神的工作    550
第一 神预旨的概论    550
第二 预 定    554
第三 创 造    557
第四 护 理    566

卷三  在与神关系中的人
(一) 在原始状态中的人    570
第一 人受造的性质    570
第二 有神形象与工作之约的人    573
(二) 在罪恶状态中的人    578
第一 罪的起源与本质    578
第二 在人类生命中的罪    582
(三) 在恩典之约中的人    586
第一 救赎之约    586
第二 恩典之约    590
卷四 基督的位格与工作
(一) 基督的位格    599
第一 基督的圣名    599
第二 基督的本性    603
第三 基督的身分    608
(二) 基督的工作    615
第一 基督的职分    615
第二 基督赎罪圣工    622
卷五 救赎之工实施的教义
第一 圣灵的一般工作    627
第二 恩召与重生    631
第三 改 宗    638
第四 信 心    643
第五 称 义    648
第六 成 圣    654
第七 圣徒的坚忍    659
卷六 论教会与蒙恩之法
(一) 教 会    662
第一 教会的性质    662
第二 教会的行政    668
第三 教会的权柄    675
(二) 蒙恩之法    679
第一 神的圣道乃蒙恩之法    679
第二 圣 礼    682
第三 基督教的洗礼    685
第四 圣 餐    690
卷七 末后之事的教义
(一) 个人的末世论    835
第一 肉体之死    835
第二 居间之境    837
第一 基督再临    842
第二 千禧年与复活    846
第三 最后审判与末后光景    851

陆、基督教神学概论 
卷一  绪 论

第一 宗 教
一、宗教的普遍现象 
人被描述为“不可矫正的宗教信仰者”。这不过是宗教普遍现象的另一种说法而已。宣教师在世界各民族中证实了此种现象的存在。宗教接触到人生至深的属灵泉源,支配人的思想,刺激人的感情,指导人的行动,乃人类生活中最显著的一种现象。虽然大多数的人欢迎宗教为人类的至大祝福,但还有些人公然非难它为人生活中的毒素。但是反对宗教最厉害的人,也不能否认它永存的意义及其对个人生活与国家方面所有惊人的感化。这自然要唤起一切怀抱诚挚态度之人的注意。甚至那位极端的怀疑论者并反对超自然的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也曾说过:“你去寻找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吧,如果你能找到,我敢担保他们的生活已与禽兽相差无几了”。 
二、宗教的本质 
到底宗教是什么?现今有很多人想藉着研究世界的宗教与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表现来回答这个问题。藉着比较的研究他们可以发现宗教的本质,并能发现一个圆满的定义,能包含世界各国中所表现的宗教生活的各种方式;但这并不是适当的方法。虽然这种发现能叫我们看出世界宗教生活的现存表现;但它不能使我们决定何者是宗教的本质。唯有圣经能使我们得到这理想的正当观念。 
宗教是论及人与神的关系,人没有权利来决定此关系的性质。指明人当如何与神发生关系的乃是神的特权。神在圣经中已经清楚指明了。“宗教”(Religion)二字在圣经中找不到。“宗教”二字或许来自拉丁文的(Relegere),有“再读”、“注意观察”等意,往往与神祗崇拜有关。在旧约圣经中阐明宗教为“敬畏耶和华”。此“敬畏”二字并不包含恐惧之意(虽然畏惧之成分仍在),有如异邦宗教所表现的特性。宗教可以说是“尊敬神的感觉”,“配合以畏惧并悖逆的恐惧与刑罚”。如此说明了敬虔的以色列人对旧约律法之启示的感应。 
在新约中福音信息是显著地居于首要地位,人对神启示的感应。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即“信心”的方式。在新约圣经中虽有其他的名词表示宗教,即如“敬虔”(提前2:10)、“虔诚”(来5:7),但“信心”大体上也是说明人的宗教态度。本着这个信仰,我们在神的言语上接受神的见证为真实,并信靠他,因他已将自己在耶稣基督里启示给我们为救主。在新约中信靠的成分是非常显著的。对于这个救赎的荣耀信息,在人这一方面当有一回应的信心,此信心包含在耶稣基督里的赤子信靠中,同时成为爱神并服事神的泉源。 
从圣经的亮光中看来,我们获悉“宗教”二字乃指人与神之关系。宗教的本质乃在于敬虔、畏惧、信赖与依存感等。但这些都是人所能感觉到的情感。宗教的本质乃是人认识神的绝对崇高与无限的能力,并自己的毫无意义及绝对的无能为力。这并不是说宗教仅属情感,也不是说人必须有宗教是出于勉强。人在宗教上与神发生的关系是意识的、自发的,并不是束缚他,乃是引领他来享受那最高的自由。宗教可以解说为人对神之意识的与自动的属灵关系,这关系在整个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崇拜的某种行动上表现出来。神自己决定了他所喜悦的赞美、崇拜与事奉。一切的私意敬拜,违背神的话,都是绝对禁止的。 
三、宗教的位置 
关于宗教在人里面的位置,意见颇不一致。有些人对于宗教在人生活中的根本意义完全盲目,以为宗教是在人的某种机能里面,并藉此机能来发生作用。又有的人着重人整个的灵性是包含在宗教生活中的事实。 
1、宗教位置的片面观 
有的人发现宗教是在人的理智里。这等人以宗教为一种知识,为一种不完全的哲学,就是以他认识神的知识尺度来衡量他的敬虔。另外有人以为宗教是在人的爱情里。按他们的意见来说,宗教与知识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是依靠某些属灵的感情而已。其实人不一定真认识神,不过在心灵的深处感觉到有神。还有人说宗教是在人的意志里。人觉得由他的良心里发出命令的声音,指挥他的行动。他承认良心所指派他的责任,就是神的吩咐。根据此种见解,宗教只不过成为实际的道德而已。以上这些见解,对于宗教在人生活中的基本与中心的地位,都未能作公平的判断,都是与圣经相反的,也不合乎现代心理学。因为他们忽略了人类心灵的整体性,并假想人的某种机能可以离弃其他机能而活动。殊不知宗教里的活动往往是关系到整个人的。 
2、宗教位置的圣经观 
唯一正确并且合乎圣经的见解,就是宗教乃在人心里。根据圣经心理学来说,心乃是人整个道德生活的中心,是灵魂属位格的器官。人的生活、思想、意志与情感都是由心发出。宗教是以神的形象为根基,以此形象为中心,以所有的才能与力量在整个的人里面显示出来,所以必须尽心、尽性、尽意爱神。他必须把自己分别为圣归给神,身体属灵,一切的恩赐与才干,凡生活中一切有关的,都当向神效忠。宗教既在人心中,就当以整个的思想、情感、意志来包围整个的人。人必须把心归给耶和华(申30:6;箴23:26)。在宗教上来说,心是管辖理智(罗10:13、14;来11:6)、情感(诗28:7,30:12)与意志的(罗2:10、13;雅1:27;约壹1:5-7)。人的被造,在所有的生活范围内都是服事神的。这是对宗教唯一公正的判断,并承认宗教在人生活中的至上重要性。 
四、宗教的起源 
论到宗教起源的问题,在过去的世纪中,曾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但在今日的宗教论坛上仍为一大问题,在进化论的影响之下,有人根据人是由非宗教而发展到有宗教的假想,并努力表示这种演变是如何成就的。可是,但凡本着神启示的亮光来企图解决此项难题的人,所得到的结论就完全不同。他们发现人被造即为一种有宗教信仰的人。 
1、宗教起源的自然观 
有些人认为宗教是僧侣的狡猾与统治者的诡谲的产物,为了达成他们统治的目的,所以便利用宗教来控制无知群众的轻信和恐惧心理。有人认定宗教是不合理的物神崇拜(fetish-worship),即崇拜认为是神明却是无生气的东西,如石头、木、骨、泥土等,并且说高尚的宗教,是从此不合理的宗教发展而来的。还有人建议灵魂的崇拜,或者拜死去祖先的灵魂乃为宗教的基本形式,其他的形式都是由此逐渐发展而来的。有一个流行的观念,就是说由于对自然的崇拜,而逐渐产生宗教。人们在自然的伟大动人现象之前,觉得自己的软弱无能,于是崇拜这些现象或隐而未现的力量,其实这不过是外部的表现而已。近年来有一种占优势的观念,说宗教是由普通信仰幻想而发出来的。但此说不能解释宗教的起源。此说系以假想为出发点,但与事实不符,那就是说起初人是没有宗教的。这种没有宗教的人,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根据这理由人产生宗教是不可能的。况且,他们是根据纯自然主义的假想而得到结论,那就是说宗教的最低形式必是最古的形式,宗教乃是纯自然进化的结果。但他们忽略了在人类宗教生活中可能有颓废的事实。结果他们往往假定了他们所以必须予以解释的事。例如僧侣的欺骗,不合理的与魂灵的崇拜,依靠高尚能力的感觉,在自然力背后有隐而未显的概念等--这些事都是需要解释的。这些都已是宗教的表现了。 
2、宗教起源的圣经观 
神的特殊启示能叫我们明白有关宗教起源的事。唯有神的特殊启示,才能令我们熟悉宗教只能在神里面才能找到解释。如果我们要解释宗教的起源,我们就必得根据有神存在的假定,因为真宗教若没有神是想不通的一件事。如果宗教不以事实为根据,那它就是欺骗人的幻想,或者目前能有些实际的价值,但结局是令人失望的。况且,人既然不能自己发现神、认识神,所以必须神把他自己启示给人。如果没有神那方面的自我启示(Self-Revelation),人就绝对不能与神发生宗教的关系。神已将他自己启示给人,并在他的自我启示中决定了他所喜悦的崇拜与事奉。如果神不赋予人了解并感应神之自我启示的才能,那么在树立宗教关系上,这自我启示也是无效的。宗教是以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并不是由外界而强迫加给他的。若以为人起初是没有宗教的,不过是后来赋予的,犹如在他的性情中加上一些东西,这就是错误的想法。因为人是按着神的形象造的,所以他才有领会、欣赏神之自我启示的本能。由于他的天赋本能,人才寻求与神来往,虽然他用错误的方法寻求神。但只有藉着神特殊启示的感化并圣灵的光照,罪人方能(最低限度在原则上)正当地服事神。
复习问题:
1、今日许多人是如何去探讨发现宗教上的本质?
2、为了知道这件事我们所学到的唯一方法是什么?
3、“宗教”一词是从何而来?
4、在旧、新约当中有何名词说到宗教的态度?
5、你如何解说宗教?
6、根据圣经,论到宗教在人心中的位置有何错误的观念?
7、人宗教生活的中心为何?
8、论到宗教的起源有什么不同的解释?
9、唯一满意的解答为何?
 
第二 启 示
宗教的观念自然导致启示的观念。虽然有多人企图舍弃启示而去解释宗教,但一切宗教的发源于启示的信念至今仍继续增高。事实上这也是唯一正确的观念。假如神未曾将他自己启示给人,人就不可能认识他,也就不可能有一切的宗教。 
一、启示的概念 
1、启示的意义 
神是一位不可思议者。人不能认识他,因他的神性非人所能理解。唯有神的灵才能参透神深奥的事(林前2:10、11)。人若打算彻底认识神是不可能的,因为要打算有这种知识,就必须大过神。约伯的问题就指出人没有认识无限者的能力:“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伯11:7)同时也不能为了自己的需要,在一完全正确的限度内认识神;但他能得到此种知识,惟因神喜悦将自己启示给人。根据圣经,这就好象说神已把遮掩他的帐幕撤去,将自己显露给人观看。换言之,神将认识他的知识传递给人,给人开通了道路,使人认识他、敬拜他、在生活上与他来往。 
2、启示意义的区别 
神的启示约分二端:即自然启示与超自然启示,普通启示与特殊启示。一般说来,此种区别是并行的,但在某点上也稍有差异,需要注意。 
(1)自然启示与超自然启示 
此区别系以神启示的方法为根据。根本说来,一切的启示都是超自然的,因为是由于神,可是在神启示他自己的方法上略有不同。自然启示即藉着自然现象(也包括人的体质在内)所传达给人的启示。此启示并无明文记载,乃在宇宙中的事实上具体表明出来,自然界可以称为神所写的一本大书,人们从这本巨著里可以学习到神的善良与智慧,“永能和神性”(罗1:20)。超自然启示乃是神干涉到历史中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他用超自然的方法来使用梦与口头传述。这是口述与见诸事实的启示,在此启示中以言语解释事实,以事实说明言语。 
(2)普通启示与特殊启示 
此第二区分系依据神启示之性质与目的。普通启示系以创造并神与人之关系为根据,向人(神的受造者或具有神的形象者)发言,企图实现神创造人时的目的,此目的只有当人认识神与神享有交通时方能达到。在另一方面来说,特殊启示是以神的救赎工作为根据,是以人为罪人向人提出的,并适应堕落人类道德的与属灵的需要,打算藉着在基督里所显明神救赎之爱的特别知识,把罪人引到神面前。特殊启示并不象普通启示光照所有的人,只光照那些被圣灵引导准备接受真理的人。 
3、拒绝神的启示 
(1)拒绝普通启示 
否认神存在的无神论者自然拒绝一切启示。未可知论者也是如此,他不相信人能够认识神,所以他说神是一位不可知者。泛神论者有时伪装相信神是将自己启示给人。然而此启示的概念毫不适合他们的主义。他们不承认有位格的神存在,这有位格的神能自知、自动地将自己启示给人。既或他们承认,也不知道神叫人认识他有什么目的。在他们看来神与人是二而一的。 
(2)拒绝特殊启示 
十八世纪的自然神论(Deism)虽然承认神的普通启示,但却否认任何特殊启示的必然性、可能性与真实性。自然主义认为神的普通启示对堕落的人类来说是够用的,但却不足以反映神的智慧与能力,来应付启示在各种环境中的需要。这好像暗示缺乏创造世界的智慧与能力。在泛神论唯理主义的影响下,今日的新神学派也否认神特殊的启示。把圣经降低为神普通启示的一部分,一扫与自然启示间的区分。 
二、普通启示 
1、普通启示的概念 
普通启示并不是由直接口头传达的方式临到人;乃是神的思想在自然界的现象中,在人内心与经验或历史的事实上具体表现出来。神藉着他整个的创造、自然界的威力、人心的机能、良心的声音,以及一般的世界护理与特殊的个人生活,来晓谕世人。诗篇作者说:“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19:1、2)保罗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20)。此普通启示并非完全是属乎自然性质的,但往往也包含超自然的性质在内。就是在人类堕落以前,神在工作之约内,也藉着超自然的方法将自己启示给人。在启示史的工作中,神时常用超自然的方法,在特殊范围以外将自己启示给人(创20:3以下,40:5;士7:13;但2:1以下)。 
2、普通启示的不充足性 
虽然伯拉纠派、自然主义者、唯理主义者都认为普通启示对于人现阶段的需要是够用的,但天主教与基督教都同意普通启示的不充足性。兹述其理由如下: 
(1)罪更改了此启示并人对此启示的感受 
由于人类堕落的结果,罪恶之为害即临到所有受造之物。败坏之因素就进入神美善的工作中,虽未能完全涂抹神的笔迹,但也弄得模糊不清。不错,自然界仍显示出是由神创造的标记,但如今多不完全,又受破坏力的影响。它不再为神明白的启示。况且人又被罪弄瞎了心眼,看不出神在自然界的手笔,就容易听从错误,以谎言代替正直来反对真理(约1:5;罗1:18、25;弗4:18;西1:13;约壹2:9、11)。 
(2)普通启示不能叫人彻底认识神并属灵之事 
由于上述事实,普通启示所传达认识神的知识及属灵永远的事就错误百出,以致不能形成永远可靠的根基,于是人不可能对将来会生出什么盼望。科学与哲学的历史,清楚指出普通启示并不是可靠的标准。这一代的真理系统又被下一代的给推翻。 
(3)普通启示不能作为一般宗教的正确基础 
从宗教史看来,没有任何宗教是完全以自然启示为根基的。纯自然宗教已证明为不可能存在。外邦异族都根据某种认为是由他们的神而来的特别启示为其宗教的基础。 
(4)普通启示不足为基督教之根基 
由于普通启示,我们能认识神的善良、智慧与能力,但不能认识基督,就是那独一的救法(太11:27;约14:6,17:3;徒4:12),也不能认识神的救恩、赦免、救赎,因此不能引领罪人脱离罪的捆绑,而进入神儿女的荣耀自由中。普通启示并不是神为人得救而安排的救赎方法之一部分。这是普通启示最不充足的最大理由。神愿意救罪人为的是叫他的圣名得荣耀,因此他必须把特殊启示--在耶稣基督里得救赎之恩的启示--赐给人。 
3、普通启示的价值与意义 
事实上,人类堕落以后,普通启示已为特殊启示取而代之,其价值虽不如特殊启示,但不可忘记,神之原始启示仍有它的重要性。 
(1)与外邦世界的关系 
神的普通启示,虽然其代代相沿的超自然成分,往往被曲解,但究竟为异邦宗教的稳定根基。因是之故,异邦人自觉为神的后裔(徒17:28),他们寻求神,或可揣摩而得(徒17:27),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罗2:14)。虽然他们活在无知的黑暗与罪恶中,将神的真理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但仍有份于圣道之光照并圣灵之一般感动(创6:3;伯32:8;约1:9;罗2:14、15;徒14:16、17)。结果,他们的宗教在圣经中虽被描述为虚伪的,但也包含些真理的成分,与基督教宣教师的信息有互相接触之点。 
(2)与基督教之关系 
当神将他的特殊启示赐给人的时候,他并不是将此特殊启示与其原始启示相辅而行,乃将普通启示所表显的真理合并于特殊启示之中,改正其误点,为人解释。结果基督徒以信心的态度,本着圣经的亮光,来了解神的普通启示,因此他能在自然界中看见神的手,在历史中看见神的足迹。在他四围的一切事上都看见神,如此对世界有正当的观感。如果特殊启示能生出对普通启示的观感,则普通启示也同样能增进对特殊启示的正当了解。只能根据神自然启示的背景方能完全了解圣经。自然界往往有助于对圣经的理解。况且,普通启示也给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一个共同的立场,在此立场上他们可以接触而辩论。照亮各人的真道也是联结他们的约束物。普通启示维持了自然与恩典,世界与神国,自然的与道德的秩序,创造与复造之间的关系。 
三、特殊启示 
在自然界与历史中,与普通启示并行的还有特殊启示,即如今成形在圣经中的。圣经确是特殊启示之书,在特殊启示中言语与事实相辅并行,前者解释后者,后者使前者具体化。 
1、特殊启示的必然性 
由于罪进入世界,神的普通启示即受到蒙蔽与损坏,所以神在自然与人的体质中的笔迹,现今就不如起初创造时那样清楚了。况且,人受黑暗与无知、错谬与不信势力的辖制,并他的蒙昧与邪恶的性质,就看不清原始启示的残余痕迹。他甚至把神的真理变为谎言。普通启示不能把认识神和属灵之事绝对可靠的知识传给人,人不能正当了解神,不能与神恢复到友谊的关系。因此为了达成四种目的,必须神的特别活动:(a)改正并解释从普通启示中所收集的真理;(b)光照人以致他能再认识神在自然中的笔迹;(c)将神救赎之爱的启示给人;(d)藉拯救他脱离罪权并把他引领到与神交通的生活中,改变他整个的属灵状态。 
2、特殊启示的方法 
神特殊启示的方法约分三端概述如下: 
(1)神的显现 
由圣经看来,神并不是远在天涯,乃近在咫尺。用象征的说法,在旧约的时候,他住在二基路伯中间(诗80:1),在火与烟云中(创15:17;出3:2;诗78:14,99:7),在暴风中看见他(伯38:1;诗18:10-16)。这些都表明他的显现,启示他的荣耀。在旧约的显现里,“耶和华的使者”占有特别地位。这使者显然不是受造的天使。一方面他是与神有分别的(出23:20-23;赛63:8、9),另一方面他是与神相同的(创16:13,31:11、13,32:28)。多人主张他就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参看玛3:1)。神的显现在基督道成肉身上达于最高峰,神性的丰满都有形有体地住在基督里(西1:19,2:9)。教会在他里面成为圣灵的殿(林前3:16,6:19;弗2:21)。神与人同住的全备实现尚在未来,直等新耶路撒冷从神那里由天降下,神的帐幕即在人间。 
(2)直接的传达 
神用种种不同的方法,将他的思想与旨意传给人。有时用可听见的声音,向传达他启示的器官说话(创2:16,3:8-19;出19:9;申5:4、5;撒上3:4)。有时用拈阄或乌陵土明(撒上10:20、21;代上24:5-31;民27:21;申33:8)。梦也是很普通的启示方法(民12:6;申13:1-6;撒上28:6),并且启示也用在非以色列人身上(创20:3-6,31:24,41:1-7;士7:13)。启示的最高形式就是异象,在先知的场合是很普通的(赛21:6;结1:3、8-11;但1:17,2:19,7:10)。先知领受这些异象是正当他们醒的时候,有时也有别人同在(结8:1)。然而神往往藉内在的光照,由圣灵的默感,将自己启示给先知。在新约中基督显现为惟一最高的真先知。他将他的灵,就是他启示与光照的灵,启示给凡相信他的人(可13:11;路12:12;约14:17,15:26,16:13;徒6:10,8:29)。 
(3)神 迹 
按照圣经神也用神迹将他自己启示给人。从这个观点看来,圣经中的神迹应当注意研究。神迹虽然引起奇异的情绪,但绝非怪事,仅仅令人惊异。神迹超于神特殊能力的一切显现,并且往往将属灵的真理具体表明出来。神迹对于伟大救赎工作有辅助的效用。因此神迹往往刑罚恶人,并救助神的子民,坚固预言,指向神树立的新秩序。圣经中的神迹在道成肉身上已达于极点,因那是一切神迹中最大、最中心的神迹。在基督里一切都恢复其原始的美容(徒3:21)。 
3、特殊启示的内容 
(1)乃救赎的启示 
特殊启示并不是将认识神的一般知识传达给人。乃是将神拯救罪人的计划,罪人与在耶稣基督里的复和,由他救赎的工作开通了救恩之路,圣灵更新与成圣的感化,并有份于此灵命者属神的要求等特殊知识启示给人。这启示更新人,光照人的心,使人的意志趋向善良,以圣洁的感情充满人,预备人好适合天家的环境。 
(2)乃言语与事实的启示 
此启示并不完全包括在言语和教义内,也不仅仅以有知识的人为对象。神不仅在律法与先知书,四福音与使徒行传中,也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中,在旧约的礼仪崇拜中,在显现与神迹中,并在耶稣生平的救赎事实中启示他自己。况且,特殊启示不仅将救法的知识传达给人,而且也改变罪人的生活。 
(3)乃历史的启示 
特殊启示的内容在诸世纪的行程中逐渐显明,因此有历史的与逐渐发展的性格。救赎的伟大真理起初所表显出来的很暗淡,但逐渐明显,最终在新约启示中彻底彰显出来。神在显现、预言与神迹中不断地临到人,但此临格在神子道成肉身与圣灵住在教会中已达于最高点。 
 

教 职 人 员 必 读 Ⅰ
拾、基督徒品格之塑造
目  录
第一  个人气质与灵命更新    930
内在确据带来的更新    932
认识气质中的弱点    934
气质界定的方式    937
认识气质的价值    939
第二  基督徒品格塑造之因素    944
以神的道塑造品络    944
基督徒的伦理与品络    947
有异象的伦理观    948
品络成长的因素    950
从成长背景看信仰经历    952
顺服的检查站    954
第三  良心省察——灵命追求的方向    957
各别独特性的心路历程    958
“良心”的含义    959
新旧约对良心的诠释    962
良心过敏的罪疚    964
切全交托给主    966
第四  培育爱的情操    969
尽心尽性爱神    969
人有精神分裂的趋势    971
“精神分裂者”的特点    972
生命与信仰是相结连    974
更新似祂的形义    975
生命影响生命    976
感恩情怀的特点    977
第五  体现灵命之属灵操练    981
作主门徒的特点    981
操练敬虔需付代价    982
门徒训练的神学基础    984
道成肉身的意义    986
属灵操练的两大分类    990
享受主同在的独处    995
第六  追求圣洁的生活    996
测试圣洁的标准    996
圣洁的本质    998
如何追求圣洁    1000
圣灵将圣洁赐给我们    1002
历史中偏差的圣洁模式    1002

拾、基督徒品格之塑造

 

基督徒品格塑造之因素
以神的道塑造品络
在希伯来人文化中,所重视的不是能看东西的眼睛,而是能听神说话的耳朵;所以,人对神的认识,不是从思想测度,而是从聆听神话语而来,因此他的角色是听候命令的仆人。顺命的仆人的耳朵是已经穿了耳孔,意思是一生都要听命于主人,他的态度是经常等待主人发命;这是在旧约中让我们看到做人的模式,是今天的基督徒仍需要持守的。
1、有正义的品格  “基督徒”的意思是耶稣基督的门生,是跟随基督的人;所以基督徒生活的重心、焦点是主自己,以致我们能做一个模仿基督、效法基督的人;这是保罗常常提醒我们需要去做的。旧约中我们看到守约的重点,不是在理念、哲理或宗教理想,而是在关系方面。古代以色列人认识到有一些人物,是传递属天的启示,神透过他们的人生来表达祂的旨意;例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他们不只受以色列人尊为列祖,甚至神亦称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他们领受了神的应许,而整个生命乃是体验应许的过程。诗篇第一篇可以说是整卷诗篇的序言,描述属神的人——义人,是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口出智慧的言语,行事公义,在神面前谦卑,与神同行,他更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事实上,他们整个人生的品格,都受神话语的塑造,所以有真正正义的品格。同样的,在诗篇一一九篇是描述一位按着神的道而行的人,他为神的道而欢欣。
以神的道来塑造自己品格及作为行事的准则,比单单只有一套宗教思想来塑造是完全的不同。在旧约圣经中,对神话语的亲身体验是预备我们迎见新约里的基督。当一个人说他是基督徒时,他应该是有似基督品格的人,因为耶稣基督是这完美生命的实体。所以腓立比书二章5节某一译本的译法是:“愿基督的品格亦成为你的品格。”所以希伯来书十二章2节说:“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当基督期待国度来临的时候,祂宣称神的国已经在你们中间了。所以,如何形成基督的品格是今天基督徒不容忽视的。
2、真葡萄树的比喻  加拉太书五章22-23节是一段很熟悉的经文,告诉我们圣灵所结的果子;其实,这是与三方面的关系有关:仁爱、喜乐、和平,是指我们与神的关系;忍耐、恩慈、良善是与人的关系;信实、温柔、节制是与自己的关系。纵的一面是与神的关系,横的一面是与他人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则是内在的;以致我们所有的关系及态度都是适当的。这整全的眼光与我们一般看品德的眼光不同。在欧美地区,新年开始时,各人都许下新的诺言,例如要更加守时、更加有礼貌、更加节制等;这些都是在新年时所作的决心。但是,如果我们看自己的改进是这样做就可以,那我们仍然是很有限的。基督徒品格的重点,是人生所有范围都在基督里面;所以主耶稣基督提醒我们有关真葡萄树的比喻。当我们整个人的每一方面都在基督里面,正如葡萄树的枝子是接在葡萄树上,结果我们人生中每一角落都受了与主关系的影响。主透过约翰福音十五章4-5节说:“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从这里可看出基督徒品格塑造的重要性。那我们就不单重视理性方面一套的思想,其实,耶稣与祂当代宗教领袖争辩的核心也在此;因为他们以外表的行为建立自己的信仰体系。耶稣基督说中心所在,正是人心中的一切,而自己内心的情况与品格关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使徒彼得在彼得前书一章15-16节有很好的总结:“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著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所以,我们的行动与存在并没有任何分割。
3、追救圣洁的品格  “基督徒”这名词在新约圣经只出现过三次,在书信中形容跟随耶稣的人较常用的是“圣徒”,而在希腊文圣徒即过圣洁的生活。“圣洁”原文是分别出来的意思,是专为耶稣而活的人,身、心、灵整个人都属乎主。我们很需要强调这真理,因为今天许多基督徒与世俗人完全没有分别。北美教会的见证最令人心痛的,是教会与社会人士的分别很小,在淫乱、离婚率与外人无甚分别;基督徒的家庭与普通人的家庭也没有很大的分别;既然与人无分别,那有什么见证可言?
在教会历史上,有景仰圣人的事实,虽然有时会出现偏差,但却帮助我们去看清一件事,就是景仰圣人让我们看到人是能辨别出这些人拥有圣洁品格,他们的生命是清洁的;同时亦使人看到这正是跟随基督的人最需要有的。教会中的圣人,其实就是被人认为他们的生活、行为能彰显福音的实在。使徒信经中有一句说:“我信圣徒相通”,此句重点是指我们与其他信徒有一共同的目标,就是追求有像神的品格;当然,有时也会有景仰到过分的情形。很奇怪的是,教会中的圣人有百分之八十五是男性,其中百分之八十五是受圣职按立的;一般而言,缺乏了女性及一般信徒成为圣人;在天主教内,大部份圣徒还是意大利人呢!若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什么是圣人,将会是很有趣的现象。新约圣经中所说的圣徒,与天主教所列出的圣人名单是不同的,但都承认了敬虔生活的重要性。现今社会中,基督徒品格的腐化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今日牧养的职事中,强调才干、学位,多于强调个人的品格及属灵的情况。所以,我相信教会要复兴,必需要有敬虔生活、圣洁生活的复兴。
基督徒的伦理与品络
现代伦理学专家对伦理与品格有何看法?从事教育专业的人都知道,今日的社会也注重品德、德育方面的教育。六十年代初期,在牛津大学已经有人开始讨论,究竟人没有宗教,是否仍可有道德?当然,在今天世俗的教育界,亦是很重视德育价值观念的教导。哈佛大学教授古尔伯在这方面有最多的看法,他举出“救主圈的伦理观”(Life buoy ethics)。他们做了一个很荒谬的测验,就是叫十二、三岁的小孩在怒海中挣扎,而他们只能找到几个救生圈;这些孩子要决定到底哪一个救生圈是留给他的。要小孩子作这种测验、思考,我觉得是相当荒谬,也许这是只有哲学家才玩的游戏,小孩子不会在游戏场上玩这种游戏。他们这种假设是人的道德行为是受理性活动所影响,其根本的意思,是指所有行为都是受思想决定。若是这样,学者一定是世界上品德最好的人;但最尴尬的是现代学者中,不一定是会想便会做。有一次,我在伦敦一个法庭旁听一宗离婚案的审讯,其中一位当事人是专门教导人伦理生活的著名学者,但那伦理学者滔天的谎言,令那位法官几乎不愿主审他的案件。他是一位受人欢迎的伦理学教师,但他自己却一点伦理也没有。
另一位学者尼尔伯在他的书《负责任的己》中提出的看法,给我们另一机会去作出选择。他与古尔伯的思想不同,他说道德的人是因他的道德经验而来;也许我们可以称尼尔伯的伦理观是一种“负责任的伦理观”,即作为一道德的人,我们是应有此责任的伦理观,而我们对各种反应必须作解释。亦相信作为道德的人,有责任问:“我们在做什么?”若是相信神的人就问:“神在做什么?”以致我们有道德上的分别,从分辨中作出自己的抉择。若出现进退维谷的局面,就是道德的指引,这指引与实际的道德决定是分不开的。一天中,若每时每刻都在做道德抉择,是一件痛苦的事;事实上,我们常常想也不想便自动作出反应,有时是冲动的反应,有时是习惯性反应;所以道德行为不只是透过道德选择而产生。或许他也是受了近代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如巴特等的影响,他们说道德行为与命令有关,而我们需要顺服。
我们或许应以另一角度解释及了解基督教伦理,就是侯雅士以“品格偷观”看基督教的伦理观,我们看基督徒的行为不只是指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若是说抉择或理智的分析,是意味着看情形而做,但只从思想或抉择来说,是忽略了道德的人他生命的本质,所以品格的伦理观是更加能持续而全面的看法,指出品格仍能继续成长及变化,表达人是整全的,故他能成长。所以,当我们提到品格时,基本上是触及一个神学观点,例如说我们是比较注重有理想、目标、目的这几方面的取向,并且朝着这些目标,循序渐进。当我们知道自己蒙召是为了改变得像主耶稣基督,我们便有了目标及远景,这巨大的目标及远景可以概括了整个人的存在。重视品格的建立,能将我们所有的特征及活动包括在内,亦即我们心所想的不能不受此目标影响,最终是影响个人的整全性。所以,整个基督徒生活的特征不只是尽责任,而是它的整全性。因此我们不只是在头脑上认知福音,更需要信仰与行为合一,以致能经历这福音,使我们这有生命力的躯体能实践体验福音真理。当然,这并不等于在基督徒生活中,不需要看是否尽责任,亦非说个人品德不重要;我的意思是我们不应将品德逐一抽离出来,而是视乎整全中彼此的关连,那是与基督徒品格不能分割的。
现在尝试分辨这三位伦理学者的论点:古尔伯是完全重视理性分析;尼尔伯认为人要自觉地做道德抉择;我个人觉得侯雅士所提出的品格与基督徒生活是较接近圣经教导。
有异象的伦理观
有远景或有异象的伦理观与守法的伦理观是有分别的。保罗的改变是因大马色的异象,以致他整个人生被改变;在使徒行传中,他至少有三次提及在大马色路上的经历,每一次谈及此经历时,深度似乎愈发加深。第一次是见到“大光”就仆倒在地上,第二次是见到“很大的光”,第三次是“晌午的日光也不及那光”。相信我们成为基督徒都有类似的经历,或许经历非如保罗般戏剧化;但无论如何,当你面对基督时,旧有的价值观要被抛弃。成为基督徒不只是头脑活动的结果,亦非凭守法的伦理观来生活,即有了所有的规矩,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而改变生命的力量并非是一套规矩,而是我们不能不注视的异象!
美国一位著名的天主教短篇小说作者,在他的一篇作品中,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有异象的伦理观。他提到在美国南部有一对养猪的农民夫妇,他们虽是黑人但很富裕。那一位太太在道德上非常自满,小说中对她的描写是:“身躯肥胖,非常自满。”有时候晚上失眠时,她就思想自己到底是谁?耶稣对她说,没有创造她之前,会给她两个选择:一是成为黑人,二是成为一件白垃圾。她对主耶稣说两样都不好,要求等到有第三位置,她才出生。耶稣说不能,她一定要决定,要在两者中选一。她又哭又跪地恳求也改变不了耶稣的意思,最后她决定做黑人,但不要做垃圾“鬼”,结果她被造成一位很清洁的黑女人。在人种等级内,除了自己的族类外,她把有色人种放得很低;她因此养成了道德标准的高低,有些是她很鄙视的,这就是她的品格。有一天,她陪伴丈夫去看医生,她在候诊室内等丈夫;当一位黑妇人与一白种的小女孩共处一室,很明显她是很藐视对方,加上她自己会在美国某长春藤名校就读,就更瞧不起她。忽然间,这小女孩竟向她扮鬼脸,并对她说:“你这猪,滚回去你原本出来的地狱去吧!”声音虽低沉,咬字却清楚。她听后几乎晕倒。当候诊室的局面受控制后,她擦干了眼泪,开始怒火中烧;回家后更是念念不忘这可怕的信息。她向神呼求:“祢为何将这信息给我?我不是那类白垃圾中的一件。神,你干脆把我造成为白垃圾,要不然就使我成为一真的黑人。”她很生气,因为神使她没有尊严。
有一天黄昏日落时,她在她的农庄散步。太阳正下山,她抬头仰望,看见一大群人正冲上天空般,又有一大堆“白垃圾”,但他们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被洁净;也有一大群黑人穿上白袍,还有一大重疯的、畸形的像青蛙般一边拍手一边上升的人。她发现在最末的一群人中,都是与自己及丈夫同类;他们几乎什么都有,包括神所赐的智慧及小聪明。她再往前走,要看清楚一点,她就很清楚的看到他们都很有秩序、很有尊严、趾高气扬的往前走在这群人的后面;常常以为自己有秩序、有常识的,行为是好的,他们更是唯一对的族类。但当她发觉这些人所有的德行都要被火烧去,她立即抓住了前面的猪栏,定睛看看前面的景况后,很疲倦的回家去。
换言之,这位太太发现了一件事,这新发现使她过去道德上的自满完全破产。我们可以说这位太太的新发现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强烈的挣扎,她意识到自己的良心上有明显的斗争,这斗争在她人生中已存在很长的时间;过去的自夸只是她想控制这场斗争的方法,过去的偏见、歧视他人,只是斗争的一部份。一直的挣扎是因自己不愿意面对现实,她转眼不看真相,因为她需要保护自我;既然要保护自我,就变成了自欺。所以,她的第一阶段已经被粉碎。第二阶段是斗争中的插曲;她将注意力不放在自己身上,而放在别人身上,并将自己的罪咎投射在别人身上,并尝试不看自己。第三阶段是她渐有领悟;她看见天上的景象后,发现自己不是第一,而是在最后。过去一切的虚假、自以为义,完全被太阳的热力烧毁后,给予她全新的眼光看自己。
圣经上用“悔改归正”一词便是这意思:我们对人生需要有全新的体会,以致习惯及态度彻底的改变;所以我们需要有谦卑、信靠。谦卑到能接纳自我形象被粉碎;而信靠是相信神能将更美好的人给我。撕破假面孔才能有真面孔,才能有颜面见神,因为过于注重面具以致自己是否有面孔也不自知。我们能够凭着爱、信靠去放下一切,求神给我们一个面孔,这才是有异象伦理的本质。
品格成长的因素
生长在基督化家庭的人所面临的难题:不需要经过重大打击、挣扎才真正信主,而自然地成为基督徒,很容易就变得像前面所说的那位肥太太。同样,也许道德上的自满、自义,是使生长在基督化家庭的人灵命不能长进的原因。没有经过失丧,如何经历得救?他们从来没有个人破碎的经历;所以基督徒需要认识自己,都要有此异象。圣经的措辞,是很适用于品格的研究;圣经记载了许多信仰伟人的生平、传记。例如对雅各、大卫等人的人生遭遇都有完整、清晰的描绘;所有的犯罪行为,神也清楚的记述,流露出神的信实及怜悯。对福音所作的见证,并非只是一套抽象的理论;我们对福音所作的见证,必须是一真实的故事,就是叙述我们人生的历程,神如何对待、改变我们。当我们读本仁约翰的《天路历程》,或罗维伦所写的书时,发觉他们描写基督徒的生活,是以品格角度来写,是以人物的生命历程来描写,而并非只是以一套抽象的理论、道德规矩来写。
1、有亲身的经历、异象  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背景,没有人能取代你的故事;而个人的见证,并非对抽象真理有多少认识,而是将自己个人生活的经历能与人分享。我们的个人历程、自传是如何,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有哪些特点是重要的。除非有自己的经历能与人分享,否则永远不能有效地成为基督的见证人,我们不能常以“二手货”作见证。就算如约翰福音九章所记载的那位一生下来就瞎眼的青年人,他的见证简单,他没有文士、法利赛人的才智,他承认自己很多事都不懂,但他只知一件事:“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这是我们需要承认及宣认的故事。其次,我们需要向圣灵敞开。我们未曾完美,必须要继续成长;我们已开始属灵旅程,这是藉着自己向神开放而开始的。所以在我们对神的异象中,有使徒保罗对神说:“主啊,你要我作什么。”以赛亚向主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每人都需要对神有自己亲身的经历、自己的异象,也许我们没有伯特利的异象,也没有火烧荆棘的异象,也没有以赛亚在圣殿中的异象;但无论如何,请你对神有异象。
2、直人心坎的经历  每星期三早上,我在温哥华与一些机构的最高行政人员有一次祈祷会,当中有些是该区商界领袖。我的小组内有一位可能是加拿大西部最优秀的税务律师,他非常精明能干;他悔改归向基督的过程,是曾有一次很突出而有异象的经历。事源于有一天,他下班回家,如常的坐在火炉边喝酒;当他面对火光沉思时,他想到自己的人生,在专业上非常成功,但在内心深处却感到非常不满;当时他觉得有人在拍他的肩膀,他不需要转身就已知道是谁。是神要他注意。神秘的经历最重要的,是这经历本身比一切官感上的感觉更重要;当神亲自临在我们的人生中,并非要引发我们的好奇心;或当我们想到保罗所遇到的大光时,并非问他所见的光是什么颜色,亦非从光学的角度看那光的强度。神临在我们人生中所带来的经历,是直入我们心坎、肺腑;神自己的实在,是切切实实的渗透、剌透我们整个人。当我们被神触摸,我们的回应一定是:“主啊,我当作什么?”每遇有此经历时,并非是引发人好奇的寻索,而是使人在道德上有所回应。若神曾经临在于你的生活中,你不需要求第二次同样的经历,正如使徒保罗的经历,或那位肥太太的经历,一次已经足够了。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原来神亲自与我们会面,我们知道自己不可能走回旧路。我们需要时时敞开自己的耳朵倾听神的轻声细语,是神随时随地向我们所发的声音。旧约中有很多例子是人听见神微小的声音,如出埃及记三十一章3节,描述比撒列:“我也以我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聪明,有知识,能作各样的工。”他的生命全然属乎主,以致能认识到他一切的才干亦是属乎主;认识到他所能作的一切,乃靠主的灵方能成事。音乐家巴哈,在他所写的每一篇乐章的签名旁边,都注上“荣耀归神!”
3、有属灵的分辨能力  另一经历是当我们有属灵的分辨能力,正如旧约的先知所见证的;所以以西结能在以西结书二章2节提及:“他对我说话的时候,灵就进入我里面,使我站起来,我便听见那位对我说话的声音。”或撒迦利亚书四章6节:“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灵,方能成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从成长背景看信仰经历
今天,我们基督徒生活正面对着过份的个人主义。我们需要从实际的环境里看信仰的历程,认识到神呼召我们,乃是一生之久的呼召,这也包括了一生一世的事奉,此是需要有远景及忍耐的。有这眼光及忍耐,使约瑟在事后才能对他的兄弟说:“你们定意要害我,但神却祝福我。”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属灵传记,是对人很有帮助的。我们的背景、家庭、所受的训练,以致我们所拥有的机会、恩赐及才干,神全都知道。我们需要看见这整全的综合,亦即知道这些都是神为我们所定的抉择,但并非是永远、一次过定形的事,而是一个过程,并且有进步的可能。鲁益师的名言是:“没有人是凡夫俗子。”我们需要看到神造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平凡的人,而是要使我们成为一个荣耀的人;所以,我们需要从这么广大的眼光看自己,从而使我们人生中并没有所谓的“偶然”。
我们需要从神对我们生命的呼召中,以全面的眼光看自己,认识到在神的恩典中,祂不会浪费任何事物;所以没有一件事真正叫我们挫败,使我们不能前进;唯有骄傲才使我们的生命被浪费。能救赎生命的,是藉着我们的谦卑;因此,要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有用的。可惜,在非基督教家庭长大的人,时常面对的强调,是提到决志归信基督后最重要的,是信主后的一段生活,转眼连我们过去的家庭背景、一切成长的背景等都抛诸脑后,并假定这一切的背景不会影响我们一样。但我不相信,我相信你要看得救后的生命外,还要看未曾得救前的家庭背景,以致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甚至在我们消极的情绪中,也能看到上帝的更新,以致我们的信仰更加丰富,而非只是个人化。
在旧约圣经中,可看到哈拿因不能生育而何等沮丧,也可想像到她所受的苦何其多;但神岂不是使用了哈拿身上创伤的经验,来塑造了撒母耳的生命。在撒母耳身上,已经有神特定的心意,就是藉着她母亲心里因不能生育而产生的种种抑郁,让神的旨意得以成就;岂不就是这母亲那么的诚恳,将所得的儿子献给耶和华,这回应的行动一直影响着她儿子的生命,所谓胎教亦都成了神给撒母耳的呼召。也许我们可以因此看到神对我们品格的塑造是那么的无微不至。
有一位先知告诉我们,雅各甚至未出母腹,就已经在腹中与他的哥哥相争。还未生下来之前,在雅各的内心深处,相争的精神已在;而关于雅各生平的记载,大部份是有关他如何用诡诈对待他的父兄;他一直在争,与以扫不能争便与神争,一直斗争到雅博渡口时,这与生俱来的斗争精神才被降服,神很需要直捣黄龙般的改变雅各。我们也可以看提摩太的生命,是受了两位敬虔的妇女所影响,就是他的外祖母及母亲;她们如何影响提摩太孩提时的灵修生活,以致他有毕生受益的基础。也可以看看摩尼加对她儿子奥古斯汀的影响。所以,千万不要轻视父母对你在情感、情绪方面的影响,因为这也是神对你生命呼召的一部份。同时,不要忽略自己生活的环境、成长的过程、自己的家乡、大学的生活或所属的文化背景;或家庭背景,这一切都是神所知道,并且用以塑造我们的品格。我们发觉原来人生中每一小节,都有其重要性,假若我们不能从我们人生的琐碎细节中,看见神所编织的全幅图画,只因我们的小信。我年纪愈大,愈回望过去的岁月时,愈能体会神在善用我每一次经历、每一个背景。所以,让我们对神有开放的态度,深信祂会善用我们人生中每一际遇,不要压抑任何一样的经历,而是看神如何每一样都使用,因为神是按着你的名字呼召你,使你成为祂的。
顺服的检查站
当然,在人生的流程中,有一些事物使内在生命受到阻滞;但是,我们也许可以视之为顺服的“检查站”(Check point)。有些事情看来似乎不重要,但却像检查站般吸引我们的注意,使我们能转眼看更重要的事物。
许多属灵基督徒的传记,可让我们看见他们人生中有许多不同的检查站。对别人而言,那些可能都是些琐碎的事物,但当你能够将这些琐碎事物置于一幅所谓灵命的鸟瞰图时,便会发觉这些事对灵命的成长是很重要的;此外,圣经亦不断的提醒我们。几年前,我去退修时,求问神应否设立某一基金;所有迹象都显示设立这基金是合乎常理的事,由我做这事也是最恰当的;我禁食祷告后问神,这是否我该做的事,但神却说千万不要做。我不知道为什么,但心里知道我不应该这样做;六个月后,我才知道原因,是神的灵有智慧的引导我不要陷入一个错误中。除非我们愿意用心留意、体会神的灵的引导,否则我们的生命会陷入许多的错失中。
在使徒行传十至十一章中,我们看到巴拿巴的生命经历,发现他是一级一级的长大,因为他有等待神的话语;他被差派到安提阿,看外邦人信主的事情是否真实。我们发现他是一位实践真理的人,以致生命能不断长大;当他个人灵命一直长大时,他的事奉范围也愈广泛。我们灵命的成长仿佛小孩子学习画画一样,看小孩子所画的会有一头雾水之感,他画的一点一点,不知是什么意思,但将一点一点的连接起来,便会看到一幅图画。让神的道成为你人生图画中的一点一点;不过,这幅图画不到人生完毕时,是不会完成的,而我们在有生之年,每天都在连结这些点。

 

考验我们的异象  神用许多方法检核我们个人生活是否整全。首先,祂考验我们的异象,然后带领我们经过一些际遇;我们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要克胜的试探;或有苦难压迫我们,以致我们的坚忍、忍耐受到考验;或接受不同意见、不同引导,以致我们的鉴别力、洞察力,甚至忠心受到考验。在一切的考验中,我们可以绘画出一幅生命需要继续成长的图画。在事奉生命中,我们亦发现神将微不足道的事工给予我们;这有一他连得的人,并非可以管治五座城,而是一步一步的建立起来。当我们在小事上忠心,必然发现神逐渐将更大的责任托负给我们,以致能渐渐像提多般体会神给予我们的事奉,是多姿多采的。例如他有三个任务,是去服事哥林多教会,一次往居里特岛,一次往达米西亚;似乎当提多的差事愈重时,他愈来愈有胆色,愈能正视问题。但他不可能一次便做完所有的工作,而是在他成长时,赋与他的责任才增加。

 

​更多资料列表....

教 职 人 员 必 读 Ⅰ
拾壹、宗教情操真伪辨
目  录
第一  情感的本质,以及其在基督信仰中的重要    1010
一、开场白—关于情感    1010
一、什么是情感?    1011
三、真实信仰主要在乎情感    1012
四、不同的情愿    1014
五、真实信仰的总归就是爱    1015
六、圣洁情感的榜样    1016
七、天上的情感    1018
八、情感与职责    1018
九、情感与刚硬的心    1019
十、反省与学习    1019
第二部  一些不能证明我们的情感是来自真正救恩经历的事情    1022
一、强烈的情感    1022
二、身体的激烈现象    1023
三、热爱谈论信仰之事    1025
四、外来的情感    1026
五、情感由经文而来    1028
六、充满爱的情感    1029
七、各类的情感    1030
八、安慰与喜乐    1031
九、外表的敬虔    1034
十、开口赞美    1035
十一、自以为得救之确据    1036
十二、动人的见证    1041
第三  真实属灵情感的明显标志    1043
开场白    1043
一、源于内心    1043
二、被神吸引    1048
三、神本性之美    1052
四、属灵认知    1054
五、对神的确信    1056
六、谦 卑    1059
七、本性改变    1062
八、真伪之差异    1063
九、温柔的心灵    1066
十、和谐与平衡    1067
十一、渴慕圣洁    1068
十二、行为才是果子    1070
十三、行为是标记    1074
十四、良心的见证    1076
十五、结 语    1081
拾壹、宗教情操真伪辨
第一  情感的本质,以及其在基督信仰中的重要
一、开场白—关于情感 
    使徒彼得论到基督徒和基督的关系时,他说: “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一8)。
    上述经文很清楚地表示,彼得的信是写给那些正遭受逼迫的基督徒。他在这里提到,在受到逼迫的时候,基督信仰是怎样影响他们的。他提到有两个标记可以清楚说明他们的基督信仰是真实的:
    1.对基督的爱。“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当非基督徒看到基督徒准备来迎接这样的苦难,而且还放弃世上的舒适享乐,一定会感到惊讶。就那些不信的邻人来说,这些基督徒好像疯了一样,他们的所作所为好像他们是恨恶自己的。不信的人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影响他们能承受这样的苦。的确,基督徒用他们的肉眼看不见什么,他们所爱的竟是一位看不见的!他们爱耶稣基督,因为他们用属灵的眼光看到他,肉眼看不见也无妨。
    2.在基督里的喜乐。他们外在的苦难虽然很惨痛,但内在属灵的喜乐却远超过这些痛苦。这些喜乐使他们坚固,并使他们能欣然受苦。
    彼得提到这喜乐的两个重点:第一,他告诉我们这喜乐的来源,是由信心来的。“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大喜乐。”其次,他形容这喜乐的本质是“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那是说不出来的喜乐,因为这与世界的喜乐大不相同,这是纯净、属天的。没有言辞可以形容它的真诚与甜蜜,其广阔也是无法言喻的,因为上帝已将他的喜乐完全倾注在他受苦的子民身上了。
    然后彼得形容这喜乐是“满有荣光”的。这个喜乐就像荣耀的光辉,充满在基督徒的心中。它不会像许多世上的欢乐那样败坏人心,却给人荣耀与尊贵。受苦的基督徒是在享受天上的喜乐,这喜乐带着上帝荣耀的光辉充满他们的心,也使他们闪耀着荣耀的光辉。
    彼得是要教导我们:真正的信仰主要是存在于神圣的情感里面的。
    彼得在描述这些基督徒的经历时,他指出了仁爱与喜乐的属灵情感。请记得,他是说到正在逼迫中受苦的信徒。苦难使他们的信心更纯净,使他们“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一7)。因此他们是在属灵健康的状况中,而彼得特别提出他们的仁爱和喜乐以作为灵命健康的证据。
一、什么是情感?
    在这一点上,可能有人会问:“当你说到情感的时候,你所指的究竟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情感是人的意向和意志中较活泼热切的活动。”上帝给人的心灵两种主要的能力:第一是理解力,藉此我们可以察验判断事情。第二种能力则使我们在看事情的时候,不会只是个漠不相关的旁观看,而是有喜欢或不喜欢、高兴或不高兴、赞成或反对这些事。有时我们称这第二种能力叫作意向(Inclination),在我们作决定的时候,我们则称之为意愿(will)。当心智(mind)运用其意向或意愿时,我们通常又称此为“心意”(the  heart)。
    人类在两个方面上运用意志:第一、我们如果喜欢或赞成一件事物,可以向着我们所看到的东西移动过去。第二、我们可以对所看到的东西背转而去,拒绝它。当然,这些意志上的行动,是有程度上的差别。有些喜欢或不喜欢的意愿,只比完全漠不关心稍微多一点。而对别的事情喜恶的程度强一点,强到一个程度就会以一种积极有力热切的方式行动。而这些更积极有力、热切的意志行动,就是我们所称的“情感”(emotion)。
    意志和情感并不是两样不同的东西。我们的情感和偶发的选择行动上之所以不同,仅在于其活力与朝气的差异。然而,我承认,语言对这种差异只能表达很不完全的概念。就一方面来说,人的情感是和意志一样的,而意志若非有所感觉就不会从漠不关心到有所行动。然而有许多意志的行动,我们并不称之为“情感”:其差别并不在本质上,而是在于行动的强度和这意志行动的方式。
    每一个在意志的动作中,我们对所看见的有喜欢或不喜欢。我们对某样东西的喜欢,如果是活泼有力的,就很像是“爱”的情感;而同样强度的不喜欢,就像是“恨”。我们的意志赞成某样东西时,我们就对那样东西有某种程度的“倾向”;而如果这种倾向很强,我们就称之为“欲望”。在意志的每个动作中,如果我们赞成某些东西,就有某种程度的愉悦,如果这种愉悦很强,我们就称之为快乐或高兴。而知果我们的意志不赞成什么事,我们就有某种程度的不喜欢,如果是很不喜欢,我们就称之为悲伤或难过。
    意志的每一动作不是赞成和喜欢,就是不赞成和拒绝。所以我们的情感有两种:有些情感引我们走向我们所看见的,倾向它或寻求它,这些情感包括爱、欲望、希望、喜乐、感谢和愉快。另有些情感使我们背转我们所看见的,反对它,这些包括了憎恨、害怕、生气和悲伤。
三、真实信仰主要在乎情感
    谁能否认真实信仰主要在乎情感—旺盛热切的意志行动呢?上帝所要的信仰并不是在软弱、沉闷而毫无生气的愿望中所形成的,仅能使我们从冷淡中稍得振作;在他的话语中,上帝非常坚持我们应是认真的、属灵上积极有力的,而且我们的心在基督信仰中应该是活泼而旺盛的。我们应该“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罗十二11);“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遵行他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事奉他”(申十12);“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六4~5)。
    这种内心活泼有力地投入真信仰,正是属灵割礼或重生的结果,也就是生命应许之所属,“耶和华你神必将你心里和你后裔心里的污秽除掉,好叫你尽心尽性爱耶和华你的神,使你可以存活”(申卅6)。
    如果我们对基督信仰不认真,而我们的意志也不是旺盛地活动,那么我们就什么都不是。属灵的实际是那么的伟大,以致我们的心若不是活泼有力地行动,就不能适当反应。对我们的意志来说,没有什么比对灵命尽心竭力更必要的,也没有什么比不冷不热更可恶的。真宗教是有能力的,其能力首先就出现在心中。因此,圣经称真宗教是“敬虔的能力”,不同于只有外在表现的形式:“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提后三5)。圣灵是在真基督徒里面那有能力、神圣情感的灵,这就是为什么圣经说上帝已经赐给我们一颗“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后一7)。当我们接受圣灵的时候,圣经说我们是受了“圣灵与火”(太三11)的洗,这“火”就代表圣灵在我们心中产生的神圣情感,以致我们的心中“火热”(路廿四32)。
    有时圣经会把我们与属灵事物的关系,拿来和世界一些充满活力的活动来互相比较。比如像赛跑(林前九24)、摔跤(弗六12)、争取奖赏(启二10)、与强敌争战(彼前五8~9)以及全力应战(提前一18)。恩典当然有不同的程度,所以比起来,有些软弱的基督徒,在意志上向着属灵事务的动作就较微弱了。然而,每一个真基督徒对上帝的情感都比他天然或有罪的情感要强。每一个基督真正的门徒都爱他胜过“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生命”(路十四26)。
    创造我们的上帝不只给我们情感,也让情感引起我们的行动。除非我们受到爱、恨、欲望、希望、惧怕或某些其他情感的影响,否则是不会有所决定或行动。这同样可以应用在属世和属灵的事上。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听到上帝告诉他们非常重要的事——关乎上帝与基督、罪与救恩、天堂与地狱—但却对他们的态度或行为毫无改变。理由很简单:他们所听的没有影响到他们,没有触到他们的情感。确实,我要大胆的宣告:属灵的真理若非激起他的情感,便不能改变他的态度与行为。从来没有一个罪人曾经渴望救恩,也从来没有一个基督徒会从属灵冷淡中苏醒过来,除非真理打动了他的心。情感就是这么的重要!

四、不同的情愿
    圣经提到真实信仰时,常常都会把它和我们的情感相连—如:敬畏、盼望、爱、恨恶、渴慕、喜乐、忧伤、痛悔、感恩、怜悯、热心。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情感:
    敬畏  圣经指出,真实信仰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敬畏”,它常称信徒是“敬畏耶和华”的人。这也是为什么真实的敬虔常被称为“敬畏上帝”。
    盼望  根据圣经的记载:对上帝及其应许的盼望是真实信仰一个极重要的部分。使徒保罗以盼望是构成真实信仰的三大支柱之一(林前十三13)。盼望是基督精兵的头盔:“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帖前五8)。它也是我们灵魂的锚:“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来六19)。敬畏与盼望有时也常连在一起来描述真信徒的特色:“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爱的人”(诗卅三18)。
    爱  圣经相当强调真实信仰中爱的情感:爱上帝、爱耶稣基督、爱上帝的子民、爱全人类。教导爱的经节真是不计其数,在下一章中我会进一步来处理这个题目。我们也应观察、思想圣经所提的另一个相反的情感—对罪的恨恶—这也是真实信仰的重要部分:“敬畏耶和华在乎恨恶邪恶”(箴八13)。圣经也要信徒藉着“你们爱耶和华的,都当恨恶罪恶”(诗九十七10),来证明信仰的真诚度。
    渴慕  圣经中经常提及对上帝及其圣洁的想望、渴望,这也是真实信仰的一部分。“我们心里所羡慕的是你的名”(赛廿六8),“我要切切的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诗六十三1),“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五6)。
    喜乐  圣经也告诉我们,喜乐是真实信仰的一大部分:“你们义人当靠耶和华欢喜”(诗九十七12),“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四4),“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加五22)。
    忧伤痛悔  照圣经所言,属灵的忧伤、悔悟和心碎,也是真实信仰的一部分。“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五4),“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五十一17),“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赛五十七15)。
    感恩  圣经经常提及的另一种属灵情感即感恩,尤其是在表达对上帝的赞美时。这个教导经常出现—尤其在诗篇中—所以我就不再赘述。
    怜恤  圣经常以怜悯、同情为真实信仰的基本要素。耶稣教导说,怜悯是上帝律法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五7),“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太廿三23)。保罗也像耶稣一样强调怜恤:“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西三12)。
    热心  圣经也以属灵的热心为真实信仰的一部分。当基督为我们死时,他心中就有着这个特质:“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多二14)。
五、真实信仰的总归就是爱 
    爱是一切情感之首。当人问耶稣最大的命令是什么时,耶稣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廿二37~40)。
    使徒保罗也是这样教导:“爱就完全了律法”(罗十三10),“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提前一5)。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保罗说爱是基督信仰中最大的一个,是我们信仰的本质与精髓所在:没有爱,最高的知识、最大的恩赐、最佳的行动都算不得什么!
    这就清楚地证明了,真实的信仰绝大部分是在于我们的情感。而“爱”不只是情感之一,更是一切情感之首,也是一切情感之源。经由爱,我们才会有恨恶—恨恶与我们所爱相抵触的事物。是经由对上帝的一种旺盛、丰富、强烈的爱,我们才会生出其他的情感:对罪的恨恶、怕不讨神喜悦、对神良善的感激、经历神同在的喜乐、感受神不同在时的忧伤、对神荣耀的热望。同样,我们对肢体的爱,也会使我们产生对他们的正确情感。
六、圣洁情感的榜样 
大卫、保罗、约翰和基督
    圣经所记载一些最杰出圣徒的信仰,就是一种圣洁情感的信仰。我将举出三位伟大信徒及他们的主为例,来说明这个真理。
    首先,我们先来看大卫王。这位合神心意的圣徒,在诗篇中留下了许多信仰生活的生动描述。那些圣洁的诗歌全都是一种虔敬、圣洁情感的自然流露。在那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他对上帝一种谦卑、炽热的爱,对上帝荣耀完美与奇妙大工的赞叹,以及灵魂对上帝的渴慕: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在神里面的喜乐与幸福,对上帝良善的甜蜜感恩,以及因上帝信实而发出的欢悦。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上帝子民的爱:喜乐,对上帝话语与命令的喜爱,为自己与别人的罪而产生的忧伤,并对上帝仇敌的强烈恨恶。
    诗篇中这些圣洁情感的表达,与我们有特别的关系。这些诗不但表达出大卫这位伟大圣徒的信仰,圣灵也用这些诗来感动信徒在公众崇拜中—大卫当时代以及后来的世代——以此来颂赞神。
    其次,我们来看使徒保罗。圣经提到保罗时,经常显示他是一个有高度情感生活的圣徒,特别是他“爱”的情感,这些在保罗书信中都非明显。保罗对基督炽热的爱,似乎把他整个人都燃烧起来,要吞没了他整个人。他描述他整个人都为这神圣洁情感所制服,这种情感激励他在服事一切艰困与苦难中仍能继续下去(林后五14~15)。并且他书信中也充分流露出对基督的爱,他称信徒为“亲爱的”(林后十二19:腓四1:提后一2),是他存心温柔所疼爱的(帖前二7~8),他也经常提及他对他们的爱与想念(罗一11;腓一8;帖前二8;提后一4)。
    保罗经常表达一种喜乐的情感。他说他是大大的喜乐、大有快乐(腓四10;门7)、更加欢喜(林后七13),常常快乐(林后六10),其他如:林后一12:七7,9,16:腓一4;1~2:三3;西一24;帖前三9。保罗也说到他的盼望(腓一20),敬虔的愤恨(林后十一2~3),忧伤的眼泪(徒廿19,31;林后二4)。他写信时也提到,因着不信的犹太人,让他心中有着极大且一直持续的忧伤(罗九2)。关于他属灵的热诚,我就不需再多提了,这在他身为基督使徒的一生中可明显看出!
    倘若有人看了圣经中对保罗的这些描述,却还看不出保罗的信仰是充满了情感的信仰,那这个人必有一种奇怪的能力可以挡住照在他眼前的大光!
    使徒约翰也是同样类型的人,从他的作品中也很清楚的看出,他是有丰富、深刻情感的一个人。他用一种极其动人、温柔的方式写信给信徒们。他的信中全都是热烈的爱,就好像这个人是由甜蜜、圣洁的爱所塑造成的。
    耶稣基督远胜于这些人,他有极明显的温柔与充满爱的心,并且在圣洁的情感中,充分地表达了他的义。他对上帝及人类有着最炽热、最有活力、最强烈的爱,这是从来没有人拥有过的。当他在客西马尼园与恐惧、苦楚交战到“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太廿六38),是这种圣洁的爱才使他得以胜过。
    从耶稣在地上的年日里,我们看出他确有极强烈而深刻的情感生活。他对上帝有着极深的热心:“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约二17)。他为人的罪忧伤:“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可三5)。他甚至为耶路撒冷城中不敬虔人的罪与灾难而哀哭:“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看见城,就为它哀哭,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来’”(路十九41~42)。我们也经常读到耶稣的怜悯与同情,如:太九36;十四14;十五32;十八33;可六34:路七13。当拉撒路死时,他的心何其柔软。当他被钉的前一晚,他对门徒所说的话充满了情感。基督在约翰福音十三、十六章所说的话,是一切出自人口中的话语里,最有情感、最动人的话了!
七、天上的情感 
    无疑地,在天上才有真实的信仰,天上的信仰是绝对纯净与完全的。根据圣经的描述,这个信仰绝大部分是爱与喜乐,并在最炽热、宏亮的赞美中表达出来。地上圣徒的信仰使得天上圣徒的信仰得以完全,今生的恩惠是来世荣耀的曙光,哥林多前书十三章可以证明此点。所以,如果天上的信仰是一种情感的信仰,那所有真实的信仰就一定是情感的信仰。
    要认识每一事物的真正本质,就必须去找出此事物的纯正。所以,如果我们想知道真实信仰究竟是什么?就是提升我们的心到天上去。因为真正的属灵都不属于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来说,他们看起来很奇怪,他们只属于天上。他们是由上头生的,天上才是他们的家乡。经由属天的诞生所接受的本质是属天的本质。信徒心中真实信仰的生命,是天上信仰的一颗种子。所以,如果天上的信仰是一种情感,那我们在地上的信仰也一定如此。
八、情感与职责 
    上帝指定我们去作一些表达崇敬的职责,在这些职责中也有属灵的情感。
    祷告  在祷告中,我们宣称神的完全、崇高、圣洁、良善及其全然充足;在祷告中,我们也表明自己的无有、不配、需要与渴望。为什么要祷告呢?我们并不需要告知神一些事,因为他都知道了;而且我们也不能改变他的决定,或说服他应当怎么作。祷告当然不是这些原因,乃是藉着宣告这些来感动我们的内心,并藉此方法来预备我们自己去接受我们所求的祝福。
    赞美  唱诗赞美神这个职责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激起并表达我们属灵的情感。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上帝要求我们除了用文章以外还要用诗,除了用讲说以外还要用歌唱,来向他表达我们自己:这个原因就是:当神圣的真理以诗、歌来表达时,它更能令我们印象深刻并打动我们的情感。
    洗礼与主餐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在洗礼与主餐中。物质的、可见的事物,其本质可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上帝不单让我们从他的道中听见福音,他也要我们藉着一些摆在我们眼前、可见的象征,看到福音的展现,以致能更深刻地感动我们。这些可见的福音展现,就是洗礼与主餐。
    讲道  上帝要他的教会中有讲道职责的一大理由,就是他要将其神圣真理更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内心与情感上。
    光有好的注释书、神学著作并不够,这些是可以启发我们的悟性,但并不像讲道般可以打动我们的意志。上帝用这种被宣扬出来的道的能力,以一种特别、活泼的方式将他的真理应用到我们内心。
九、情感与刚硬的心 
    真实信仰之所以特别强调情感的另一个证据是:圣经常称罪为“刚硬的心”。我们一起来思想下列经文:
    “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可三5)。
    “……惟愿你们今天听他的话:‘你们不可硬着心,像当日在米利巴,就是在旷野的玛撒。那时,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四十年之久,我厌烦那世代,说:这是心里迷糊的百姓,竟不晓得我的作为’”(诗九十五7~10)。“耶和华啊!你为何使我我们走差离开你的道,使我们心里刚硬,不敬畏你呢?”(赛六十三17)。“……他却背叛,强项硬心,不归服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代下卅六13)。连同这些经文、圣经也称归正是“除掉石心,赐给他们肉心”(结十一19:卅六26)。
    很明显地,一个刚硬的心是一个不易被属灵情感打动的心。它就像块石头对神与圣洁是冰冷、无感觉、迟钝的;它和关心正好相反,关心是满有情感、易动的。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圣洁的心主要是由属灵情感组合而成的。
十、反省与学习 
从上面这些论述中,我们对属
灵情感可以学到些什么功课?

    1、我们学到的第一个功课是:如果我们以为属灵情感算不得什么而拒绝它,那可是犯了相当大的错误!这种错误常常是在一次宗教大复兴后发生的,因为有许多人原本活泼的情感,似乎很快就完全消失了,所以人们就开始轻视一切属灵的情感,好像基督教与属灵情感是毫不相干的。
    另一个极端,就是大过看重宗教性的情感,对这些情感的本质与来源也不作一番探究,就以其为真实归正的标记。只要一个人表现的非常热切,又一直有些属灵的谈论,其他的人就会下结论说,他一定是一个敬虔的基督徒。
    撒但就在这两个极端里工作。当它看到情感现正兴起,它就马上把稗子撒在麦子中,它会把错误的情感混淆在上帝属灵的工作中;它藉此法欺骗且使许多人永远沉沦,使真信徒感到困惑,并败坏基督教。然而,一旦这些错误情感的恶果全然暴露时,撒但马上又改变它的技俩。现在,它企图说服人们相信一切属灵情感都是没什么价值的。藉此法,它试图让我们的心远离一切属灵的事,并把基督教变成一种毫无气息的仪式。
    正确之途不在全然拒绝一切属灵情感,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要在二者间作一分辨。我们应当赞成某些而拒绝另一些,我们必须区分麦子与稗子、金子与渣滓,宝贵与无价值的。
    2、如果真实的信仰极大部分是在乎我们的情感,那我们就当重视一切能让我们产生这些情感的事物、我们应渴慕这类的书、讲章、祷告与诗歌,这些都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
    可别误解了我的意思!这些事物有时是可以激起软弱、无知者的情感,但对他们的灵魂却没什么好处。这是因为这些事物所激起的情感,有可能不是属灵的、圣活的情感。在我们的宗教书籍、讲章、祷告与诗歌中,必须对属灵真理有一清晰的理解与呈现;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打动我们的内心!
    3、既然真实的信仰极重视我们的情感,那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轻蔑那些不能打动我们内心的事物。
    神赐给我们情感的目的与其他能力是一样的—达成人类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他与神的关系。但人类的情感却被许许多多非属灵的事物所占据了。世俗的利益、外在的欢愉、名誉,以及他们一些天然的关系—在这些事中,他们的渴望是热烈的,他们的爱是温暖的,他们的热心是激昂的。
    但绝大多数人对属灵事物却是迟钝、无动于衷的!在这些事上,他们没什么渴慕,也没什么感激。他们可以坐着听有关神在基督里无尽的大爱,基督为罪人死亡的痛苦,以及基督宝血从地狱永火中救拔人到喜乐天堂—但他们却是冷淡、没反应且没兴趣!如果这些宝贵真理都不能打动我们的情感,那么有什么能叫我们感动呢?可还有其他任何更重要、更奇妙、更与我们有切身关系的事吗?可有任何基督徒只知享受耶稣基督荣耀福音的思想,而在情感却毫无所动?
    上帝计划安排我们的救赎,使这个计划以一种生动活泼、动人的方式,启示出一切至高的真理。耶稣的人格,在地上的生活也是以一种动人方式启示出了神的荣美;就像十字架启示出了耶稣对罪人的爱,十字架也以最震撼人的方式启示出了我们罪的邪恶本质。在十字架上,我们也看见了神是多么厌恶罪,以及在惩罚罪时他的公义及愤怒:即使是他的独生爱子站在我们的罪上,上帝仍要置其于死地。上帝的公义是何其严正,他的义怒是何其可畏!
    倘使这些事都无法摇撼我们的心,那我们是何其可耻啊!
 

Seminary4China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 Email: 2041may@gmail.com

请注意:本网站有一些公开出版的书籍资料仅针对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在特定地区(例如中国大陆)无法取得的读者群体。其他地区的人请勿下载这类书籍!谢谢

bottom of page